归位与重构: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路径研究
来源:城市文旅    发布时间:2024-04-05 22:23:59

  本文以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单体项目类型及景区、旅游目的地资源为基础,分析了旅游中河东民俗体育活动现状及河东民俗体育活动开展对河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规划、研发、宣传与实施四个路径,重构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助推当地全域旅游发展的铺开和提升。

  旅游作为休闲、娱乐的活动,主要是人们为满足放松身体、心情愉悦和文化需求。在生产生活迅猛发展的今天,享受旅游成为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目标。而民俗体育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符号,在其特殊的体育活动形式表现下,也基于满足大家身体、心理、思想品德等需求,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地域民俗体育在历史发展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而这些特殊的体育文化作为旅游开发的资源,已经凸显重要价值。河东大地的山土文化,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社会生活方式、不同风俗习惯间接地影响着河东民俗体育活动兴起、发展和变迁。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正是在节庆、祭祀、庙会、嫁娶等形式中,以自身身体活动参与某一项目而形成的社会文化活动,如威风锣鼓、高跷、花鼓等,是河东地区民间特色体育活动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旅游业日趋上升的市场经济下,河东地区如何依托和开发独特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创建具有代表性的河东特色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吸引更多游客了解河东民俗体育文化,开拓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1 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开发资源基本现状1.1 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单体类型分布情况

  发展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以河东地区民俗体育文化单体资源为基石,各单体之间互存。据调查,运城市有2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14项省级项目、319项市级项目,民间舞蹈类15项,民间传统体育、游艺、杂技类8项,民俗类21项(见表1)。

  这些民间项目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体育特点。目前被深入挖掘的项目还不多,有的只是在农村庙会、祭祀、社火表演,以致某些项目没有传承和延续。需要通过把现有民俗资源转换升级,作为当地体育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的再度旅游。

  河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如芮城西侯度遗址人类远古文化、尧舜禹黄河根祖文化、永乐宫三月三庙会民俗文化等。据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查阅,河东1区2市10县共有1600多处文物旅游景点,开发景点达到71处,国家级旅游景点目前达到26处。

  对河东地区景区资源及民俗活动开展项目调查得知,盐湖区景点占据第1位,共9处旅游目的地,其次是永济、新绛和夏县分别有8处;在国家级4A景区资源中,永济排在第1位,其次是盐湖区和芮城。在民俗项目开展方面,主要借助各县的元宵社火表演及景区活动安排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永济市(14项)、新绛(12项)、万荣(10项)。

  2 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研究2.1 旅游中河东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据调查,民俗体育活动展演最多是在文化旅游节和民俗旅游年时段,民俗旅游年的民俗体育项目更具有代表性。从表2可以看出,河东1区、2市、10县以及主要4A旅游景点所举办的民俗体育活动。13个地方民俗文化活动项在万荣、稷山达到最高12项;每个地区包括体育活动(广场舞、篮球等)、“文化惠民”活动(戏曲、春节文艺系列活动等)、旅游景区特色活动、元宵社火表演、庙会5大项内容安排;最大区别在于旅游景区特色活动,如万荣李家大院从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举行3届“年俗文化游园会”、关帝庙迎春祈福活动等。唯一不足的是,每个地区或景区并没有代表性的民俗体育活动作为宣传标志符号和体验区域。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民族特色表演节日。河东地区元宵节前后最为热闹非凡,各地庙会、社火表演接连不断。河东各地从2018年开始举办以民俗文化旅游为主题,展现各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年活动,其中社火表演和景区特殊活动都具有各地代表性的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尽显当地浓郁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

  从表2还可以看出,13个地区威风锣鼓、舞龙舞狮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开展最为丰富;其次是旱船、秧歌、高跷、腰鼓;然后是抬阁、跑竹马、人偶摔跤、背高;最后是各地具有代表性项目,如永济背冰、霸王鞭、洗马高抬、临猗扎马角、稷山高跷走兽、马拉鼓车和新绛众腿高跷。但是在景区调查中,类似背冰、高跷、跑竹马、抬阁等这类特色性强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项目安排并没有较好的表现出,并且表演项目在与游客互动、体验以及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对游客的再度吸引力不高。

  通过调查,河东一年之中1~2月份属于传统的河东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4~7月份陆续会举办乡村百花节、登山节等,9~10月份举办文化旅游节比如关公文化旅游节、11~12月份会有冬季运动、迎新年系列活动等。在这些节庆相互举办下,运城的旅游业近几年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有所提高,比值不断缩小。

  据统计,2019年度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旅游收入占据第一、二位;第一季度的民俗文化旅游年收入相对来说比较低。其中,第一季度主要是民俗文化年活动,开展的民俗表演项目集中,但对于景区旅游的收入影响较低,达到109.3亿元;第二季度由于传统节假日和乡村百花节、五老峰登山节、二青会等各项体育赛事节庆,收入达到303.9亿元;第四季度主要是旅游后期,包括国庆节、传统的德孝文化节、迎新年等活动,收入达到211.6亿元。

  2018年之后是“美丽乡村百花节”的升级版活动,把民俗体育表演上融入了现代歌舞、时间变长。2018年之后的旅游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处于上升期,乡村居民收入增长率从2017年6.7%上升到9.2%;2019年从第二季度开始,城乡居民收入比值3.4%开始逐渐下降到第四季度的2.28%。

  无疑,乡村百花旅游节以及民俗体育项目邀请表演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各旅游节期间尤其是民俗文化旅游年,应加强各大景区民俗项目体验合作、农产品的畅销、民俗体育表演贴近生活,传承和创新民俗文化项目,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在全域旅游发展下,运城近几年也加大了旅游项目、设施的投入,尤其是“体-文-旅-农”相互结合。据了解,2019年重点旅游项目之一关公文化产业园,以解州关帝庙景区为核心,建造5A景区标准为驱动,打造解州小镇、关公文化和民俗体验、休闲体验度假板块,计划在2020年完7月动工[4]。因此,对于承载节庆的民俗体育活动和景区来说,民俗体育资源的转型升级及活动开展显然促进本地经济的提升和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于全域旅游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升点。

  3 归位与重构: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路径策略3.1 规划:设计详细、合理的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规划方案

  河东各地在尊重旅游规划原则的同时,运用当地民俗体育文化资源重置具有民俗体育的旅游设计规划。设计一块具有特色民俗体育项目的旅游体验区域,从旅游主题定位、路线设计、项目设置出发,以民俗体育文化为资源,依托现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借助旅游的形式,推动当地经济的提升以及体育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以永济五老峰为例,以入口、山神庙、大红崖,太乙峰、莲花台、观景台为路线个板块主题区域:项目设置入口以观赏、体验民俗风情活动为主,开展动态性民俗特色项目表演及角色互换体验;太乙峰顶以道教文化为主体,广场中心可设置当地庙会祭祀时的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太乙峰到观景台以“观赏、体验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为主。

  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符号代表一个地方本土化的理念和文化,通过民俗体育活动的行为塑造河东文化代表性强的品牌形象,激发游客认知行为转变成旅动、产品购买行为,扩大城市知名度。河东1区、2市、10县可以先设计出符合河东民俗文化的品牌形象符号,再通过13个区域的4A景区,调查当地民俗体育项目需求和满意度,然后分别选取具有特色地域的民俗体育活动作为其品牌形象符号,开发创新关联体育旅游服务产品。申请民俗体育旅游的地域、景区须具有标志性的本土民俗体育文化标志,传承并诠释其民俗精神、文化内涵。

  通过民俗节庆路演,与文艺表演合作,深入调查需求者关于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消费、兴趣,把握市场动态,开拓市场,运用合理体验式营销策略即购票、体验互换角色、附带产品赠送形式走出阻碍。

  以《大河之东》的演出为例,河东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它把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祭祀以及特色民俗文化聚合起来,以舞蹈、戏曲、杂技等各种形式进行融合,无不体现河东地区民间活动形式的广泛,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丰富。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市场的开拓,需要核心的民俗体育活动为形象代表,不仅在景区中进行演出和角色体验,还需要在路演时给需求者留下深刻印象,激发旅游者进行当地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好奇心。

  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源于当地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村落群众是实施传承和保护的具体人群。政府、景区、民俗体育项目传承人、参与人和附近村落群众应该及时协调,加强群众对民俗体育文化的自信以及服务,建立相应的民俗体育文化学习站点和民俗体育文化演出场所,使参与的群众主体看到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所带给他们的文化提升和经济利益。

  在旅游活动平台载体下,民俗体育活动中群众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对文化内涵的服务自信,直接促进旅游者活动参与率的提升和对河东民俗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既满足旅游者观赏中文化、信仰、心理精神的需求,又能保证其成为当地群众生活的“活化动态”,进而推动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提升点。

  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是当今时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现状和开发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重构河东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策略,提升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当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突破,提高当地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长点。

  体育小镇场馆园区综合体规划设计、投资运营、策划咨询、智慧提升、赛事组织体育文旅产业融合、景观建设、园林绿化、智库共享、文创研发



上一篇:浅析:风俗文明旅行开发两大窘境和四大成效【智美旅行策划 第1149期】 下一篇:浙西南民俗体育旅游发展机制及策略研究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