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在传承中创新论民俗文化游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城市文旅    发布时间:2024-03-24 14:31:24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传统观光旅游,已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依托城市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而形成的民俗文化游成为游客的新宠。

  由于自身所包含的特点,它能满足大家“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另外,由于它“最富有人情味”,因而能满足大家反璞归真的渴求。同时,在接触新鲜事物过程中,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民俗旅游资源还有一大特点是富有神秘性、真实性和体验性,这些特点使得民俗旅游拥有更多的互动性,从而在千篇一律的旅游形式当中,脱颖而出。

  深厚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民俗性的东西比许多物质产品具有更为坚韧的扩散能量,它们往往过往而复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积淀,呈现为人们的精神、情感或生产、生活形态,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情怀、一种温暖、一种影响、一种力量。民俗文化游则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一个载体。

  民俗文化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无法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进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最重要的包含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民俗文化的传承,民俗产品的复活,民俗旅游产业的开发,不是原样的复制,而是与时俱进的推陈出新。国内外专家共同认为,民俗产业要科学处理好“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的关系和“存古、复古、创古”的关系,通过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策略性运作,融入现代人的意识和崇尚,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喜爱,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我国地域广博民族众多,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为乡村旅游增添了特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异地民俗风情体验能够很好的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趣、求知”的多方面心理需求;境外游客也普遍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由此可见,民俗文化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民俗文化差异越大,能为乡村旅游所利用的文化资源也就越多,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又能带动民俗文化继承和发扬,两者互为促进关系。

  传统民俗文化村落,是乡村历史背景和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田园生活的“守望地”,它肩负着传承文化根脉、珍藏历史记忆、彰显民俗特色的重任,应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让作为民俗文化载体的民俗文化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此选取4个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村,一览我国乡村旅游中用民俗文化打造的美丽乡村的倩影。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是当地发展相当的好的民俗村,当地通过“关中印象体验地”建设,以关中民俗文化为魂,打造关中民俗乡愁的寄托之地,让袁家村每家每户都参与到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事业中,让每家每户都能分享集体发展的红利。

  相比一些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村庄而言,乡土风情成为了袁家村唯一的资源,袁家村紧抓关中乡土风情民俗,将民俗文化贯穿于景观体系、产业构建、旅游功能之中,形成民俗文化凝聚下的品牌张力。

  太平坝乡位于重庆丰都县东南角,凤凰山下。广袤的高山平原,清新的自然空气,犹如仙境的云海,构造了重庆丰都县太平坝乡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近年来该乡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全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太坪坝乡自然风光优美,每年到访游客众多。该乡借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将独特的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全力发展民俗风情演艺产业,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当地民俗文化素材包含了土家族、苗族两个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有山歌、情歌、民歌以及砍柴舞、回马车等民俗文化节目。为把太平乡的民俗文化风情利用好、包装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该乡专门成立了专业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将投入资金维护、扮靓民俗风情演艺厅,把这个展示太平民俗风情的平台发展壮大。

  黄崖子关东民俗旅游文化村位于兰西县城东南4公里处,“关东民俗文化展览馆”是这里的景点之一。展览馆建于2007年,面积5000平方米,有民俗展品3900件。整个展览馆由十个展室组成,展示了古今兰西风貌、农家生活风俗、农业生产风俗、农村婚丧风俗、农村儿童游戏等,展品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当地农民赖以为生的劳动工具和生活器具。

  走进展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民间艺人手工绘制的民俗画——“东北八大怪”,栩栩如生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东北农家早期的生活情趣。步入展馆,从东侧的第一个门进去,就“走进”了兰西县甚至是东北的历史。从蛮荒时代起步,到满清后期的闯关东年代,再到民国,再到共和国的建设初期以及人民公社、时期,文字、照片、实物组合出东北历史的全景。那斑驳的、陈旧的牛皮靰鞡、木犁杖、煤油灯、悠车子等会还原你一段段模糊的记忆。在民俗文化展馆细细解读东北民俗的历史,你会更深刻的理解“怀旧之旅”所诠释的文化内涵。

  江南三民文化村地处崇明北沿中部,是国家4A级景区。其以生态为基调,以文化为灵魂,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文艺载体,文化、旅游、生态、教育并重,以使其内涵不断加深、加厚,在生态岛上打造出一个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他们精心打造大型民俗灯会展,综合运用现代声光电等科学技术手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民俗灯会文化和崇明生态岛的乡土风情。在灯组策划上,重点推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土布的“纺纱”“织布”两组大型灯组;此外,还有民俗古神话题材的“嫦娥奔月”组灯;有展示崇明生态物产的“酒文化”组灯;有展示农业生态的“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灯组。江南三民文化村用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绚丽彩灯为崇明百姓和八方游客描摹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生动景致。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整个旅游业的活力,还对当地经济效益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一要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资源,并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中,是提高我国乡村旅游品质和内涵的重要途径;

  二要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乡村,做到将民俗文化场景化、体验化、教育化,实现文化资源的多元化。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把民俗文化打造成为新的产业和精神载体;

  三是重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创新文化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提质和升级。

  不过,目前我国民俗文化旅游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不利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上,地方政府和企业过分追求商业化,导致不少民俗文化资源遭到破坏。而且产品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同质化现象普遍。因此,这就要求开发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光,平衡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做到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双丰收。



上一篇:揭秘王愿坚的传奇人生从抗战英豪到闻名作家【正文】王愿坚一个嘹亮的姓名他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勇敢的兵士。他的生命充溢了传奇色彩从抗日战役时期的革新工作者到解放战役期间的新闻记者再到后来的闻名作家他的脚印遍及我国大地书写了很多的光辉华章。今日咱们就一同来揭开这位巨大的奥秘面纱探寻人生轨道。 下一篇:乡村文化旅游论文摘要模板范文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