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8年中国文化旅业预测分析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4-04-13 11:51:08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将进一步规范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充分的发挥标准化对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着力恢复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落实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发展壮大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文化和旅游对外贸易保稳提质,努力开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

  2023年4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多渠道增加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新物种、新业态造就新文旅。最近几年,国内文旅市场出现了一些可以称之为“新物种”的项目。中国首个戏剧主题公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把餐厅做成策展公司、媒体公司、内容公司的超级文和友;将地产做成文旅标杆的阿那亚;沉浸式戏剧《Sleep No More》;高端露营项目星托邦;微音乐剧《阿波罗尼亚》等都属于新物种。“新物种”项目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为行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处于一个剧变和不确定性的时代,行业和企业要突破和超车,需要尝试和挑战。而“新物种”是较早感知变化的,而且是勇于做出改变的企业。“新物种”对于春江水暖的率先感知对整个行业带来借鉴和启迪。另一方面,新物种的出现,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当下文旅行业已不再是规模致胜,而是创新致胜,一些新业态为文旅行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文化旅游融合边界不断拓展,通过产业升级和空间构建,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营造沉浸式文化感知和体验,打造新消费综合体,不断催生新兴消费业态。整合“吃穿行游购娱商”等产业,打造集“热门剧集IP+沉浸式娱乐+主题餐饮+国潮零售”为一体的组合型新消费综合体。通过“+文旅”思维推动文旅从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度假、康养等新业态转变,从打造沉浸式景观、创新研学体验、挖掘多元产品吸引力等方面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借助元宇宙,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不断探索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展示、体验、内容、价值、平台等内容的结合,拓展了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新产品,提升了文化旅业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数字科技化创新,文旅迎来新赛道。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创新,给文旅行业带来新技术、新业态。技术上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NTF、AR/VR、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将NFT艺术、元宇宙、云展演、国风节目、非遗电商、漫改IP等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融入文旅之中。另外,科技的创新与新技术的加入使得文化影响力更直观震撼、打破时空界限的真实体验、经济系统具备高自由度。例如,智慧旅游服务产品及服务以及基于唐朝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元宇宙”项目《大唐·开元》,白天是旅游景点,晚上配合声光电技术,成为时空隧道,让人沉浸于盛唐之中。

  搭乘“数字快车”,加速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是文旅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重要方法。从数字产业化角度看,网络直播、线上教育、数字阅读等数字产品抓住了契机,以优秀品质的内容更好满足居家受众的需求。从产业数字化角度看,演艺、旅游、娱乐等传统文旅产品加速数字化升级,保持文化品位,适应线上习惯,使得文旅行业在网络蓝海中有立身之地。

  近年来,由于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导致很多地区一拥而上,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过分地强调经济效益,旅游与文化及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目标、结构框架还不是很清晰,甚至部分地方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不合理,区域性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等没有显现出来,造成文化旅游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可供观光的旅游景区约1万余处,现在已开发并可以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仅有1,800余处,不足1/5,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还没有正真获得充分的挖掘。同时也存在规划不当的问题。例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正是由于对风景区已超常开发,使得其人工化、商业化现象十分严重,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气息;历史背景和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墙边上架设电梯的计划更是严重的景区开发过度。

  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更何况是两者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业以文化为底蕴,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的浏览观光服务为核心,涉及到每个方面,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产业集群,因此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产金额的投入,然而,国内文旅项目多由政府投资,民营资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业也没有发挥作用,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受到一定限制。资产金额的投入不足既影响到项目推进,也影响到地方文化建设和旅游服务配套体系的完善。

  中国旅游法律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居主导地位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除旅游基本法外,还应当包括旅游业的每个方面。但目前看来,这一体系的框架结构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各项旅游专业法规也不够健全,主要是范围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具有暂时性,后续法规缺乏。由于对旅游业做监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导致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以及破坏旅游资源等各种违法现象充斥着我国的旅游市场,例如“香港阿珍”事件,还有众所周知的“海南三亚宰客”事件,都必将导致地区旅游业收入的急速下滑,极度影响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虽然旅游文化产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经济转型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但相关从业者尚未明确认识到这一点。旅游文化的概念尚未普及,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尚未充分整合,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从业者的发展理念相对落后,无法在模式上实现突破和创新,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低下,第三产业发展无法支撑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鸡肋式的存在,无味可言,弃之可惜。旅游文化是一个新兴起的产业,在我们国家发展时间不长。因此,从业人员不具备应对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经验,旅游文化产业没有从概念上与传统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融合。该行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概念。由于缺乏先进的思想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呈现出盲目状态,产业竞争仍处于低水平阶段。

  2021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92亿元;2022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04亿元。

  我们预计,2023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66亿元,未来五年(2023-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08%,2027年将达到6.20亿元。

  2021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次达到1.13亿人次;2022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次约达到8.53亿人次。

  我们预计,2023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次将达到10.15亿人次,未来五年(2023-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64%,2027年将达到15.21亿人次。



上一篇:黄泽元在庆阳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全文(根据录音整理) 下一篇:欲哭无泪看景区文旅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推荐查看